随着疫情政策优化调整,东莞展会经济将迎来复苏。这些天,东莞市展览会议协会会长、广东现代会展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卫胜,正在谋划下半年举办电动自行车行业展会。
“产业转型升级叠加新冠疫情冲击,让诸多行业的调整来得更快、更猛。”陈卫胜说,近年来,新媒体蓬勃发展,对展会经济,也带来新的挑战。作为市人大代表、广东现代会展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,他过去一年的履职,与推动会展行业转型发展密切相关。
此次参会,陈卫胜带来了推进东莞国际会展新城新展馆建设的建议。他表示,我市展览场所建设时间早,出现“先建设先落后”情况,重建一座现代化、标准化,适合工业展览会使用的展览场馆迫在眉睫。
研究解决疫情下办展问题
2022年,国内疫情不断反复,各地展会举办也经常陷入停滞。这对会展场馆的经营管理、防疫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战。
陈卫胜告诉记者,自去年6月份复展以来到年底,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成功承接了14场展览。14场展会都顺利闭幕,展会现场秩序良好,没有发生任何防疫突发情况。在这背后,离不开展馆智慧化的防疫措施。
疫情期间如何办展,是展会主办方、参展企业最关心的问题。调研了解到企业核心诉求后,陈卫胜发挥人大代表以及广东现代会展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优势,积极履职,把企业所思所想和期盼,反馈给主管部门,助力经济稳增长。
去年4月上旬,陈卫胜召集核心办展机构,邀请市商务局、厚街会展办等管理部门,一起探讨解决疫情下如何办展。“会后决定开发智慧防疫进馆系统,通过数字化手段,完善智能展馆的配套建设,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,推动疫情防控工作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,有效筑牢疫情防控屏障。”
陈卫胜介绍,该系统启用后,大幅提高了观众入场核验的准确性、安全性和良好的体验感,也改变了人工查验多码的繁琐流程,避免查验疏漏,有效杜绝了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馆,实现了广大客商便捷入场。
疫情冲击,以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,改变了企业获客接单模式。陈卫胜积极推动展会主办方接受线上思维,适应大流量平台品宣、营销、促成新模式,组织企业开展新媒体直播、线上订货会、行业达人交流等活动。
推进东莞会展新展馆建设
展会是经济发展风向标。东莞展馆场所建设早,走过一段非常辉煌时期,打造了中国少有的东莞模式。一是场馆市场化程度高,二是展贸结合,厂贸办展,为东莞产业集群发展、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“先发展先落后,在全国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下,东莞展馆规模、功能布局、设施配套等方面,无法适应性的竞争格局下会展业的发展需要。”陈卫胜说,在东莞办展,需要强劲的成交能力,要让企业站在更高的平台竞争。
2022年初,“大力发展会展经济,规划建设东莞国际会展新城”写入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,作为未来五年我市“着力扩大双向开放优势”的重要内容。
陈卫胜表示,围绕市党代会的战略部署,结合厚街镇“产业重镇、会展新城”的全新定位,重建一座现代化、标准化,适合工业展览会使用的展览场馆迫在眉睫,也是加快东莞国际会展新城建设的重要内容。他建议,争取将建设东莞国际会展新城上升到全市产业平台发展战略,争取市政府的资金支持,进一步完善会展新馆周边的城市配套功能。
“目前的政策导向,是鼓励企业走出去参展,这点我们非常赞同。但走出去的目的,是为了引进来。引进来不仅招商家,还招买家,让他们来东莞下单。”陈卫胜认为,在参展发动上,要更好地得到政府助力,让更多的本土企业参与本土展览。“如果展会不受本地企业欢迎,展览没有根,发挥不了应有的效果。”
陈卫胜还希望保证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,明确三至五年的政策,在政策到期前半年提前谋划下一阶段政策,让企业提前了解政策走向。